海军训练策略的核心在于兵种搭配与战场环境适配。海军部队包括驱逐舰、潜艇、航母等,每种单位都有明确的克制关系:潜艇克制航母,航母克制巡洋舰,巡洋舰克制潜艇。训练时应优先根据敌方阵容选择针对性兵种,同时注意海军无法直接攻击陆地目标,仅能针对沿海城市或海上据点。轰炸机作为海陆通用单位,可弥补海军对陆地攻势的不足,但需确保制空权。海军训练需同步提升军事基地和兵工厂等级以解锁高级单位,并通过科技树强化贼鸥俯冲轰炸机等橙色科技提升作战效率。
补给与机动性是海军训练的次要重点。部队初始训练完成后自动携带满补给,但作战中需通过城市补给功能或空投补给策略维持续航。航空母舰可为其舰载机提供独立补给,而军团城市则能共享补给网络。训练时需规划行军路线,利用运输站加速部队调动,避免因补给中断导致战力衰减。海军单位对地形敏感,需优先控制海域资源点如海岛或海洋森林,这些区域既能提供战略视野,也是阻断敌方海上贸易的关键节点。
军团协同是海军高阶训练的核心环节。通过将军团成员城市改造为军团城市,可集中生产高级军备如战列舰或潜艇,并通过商业区实现资源调配。训练中应制定联合战术,例如以航母群掩护潜艇突袭,或由驱逐舰编队护航运输舰。军团战需统一指挥时序,利用外交功能协调多支部队围攻目标,避免单兵作战被敌方克制链压制。注意维护雷达站以破除敌方潜艇隐身,同时通过军事设施升级增强舰队生存能力。
科技与天赋系统对海军质量有决定性影响。优先研发海军学院相关科技,提升舰船攻击力与耐久度,并通过天赋树强化特定兵种,例如潜艇的隐蔽性或是航母的载机量。训练时应平衡资源投入,避免过度侧重单一兵种导致被针对性克制。注意兵种品质差异,蓝色、紫色、橙色品质单位属性差距显著,但低级兵种在数量优势下仍可形成有效战力。
海军需根据地图类型调整策略,例如在怒海争锋活动图中优先争夺中央海域控制权,而在常规战场则需配合陆军推进节奏。训练中应频繁使用侦察机获取敌方舰队动向,及时切换攻防策略。注意天气系统对海战的影响,恶劣天气可能削弱舰炮精度或航空打击效率,需提前储备战场维修资源以应对突发损耗。